一株油菜花,有多香?!说来令人惊讶2月16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在官方推特上转发一则短视频,同时推介道,“武汉庆发禾盛种子公司的油菜品种HC—021C在巴基斯坦开花该技术可提高巴基斯坦食用油产量,节省外汇储备。
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农业合作将惠及当地民生”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发布者还特意向CPEC进行了推介
次日,CPEC也转发了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推文武汉庆发禾盛种子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我们应该是中国种子出口企业的拓荒者和探路人”武汉庆发禾盛种子公司总经理朱晓波介绍道,早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即2004年,我们便确定走外向型经营的发展之路,向国外推介、推广中国种子。
刚开始,“庆发禾盛”主要做杂交水稻的推广因为内敛、低调、务实的行事风格,身为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亚太种子联盟(APSA)协会执委单位的“庆发禾盛”,尽管拥有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称号,但在行业内鲜为人知,甚至带有一丝神秘色彩。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庆发禾盛”自从事种子国际贸易以来,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人才,一流的技术服务,可靠的商业信誉和有价值的种质,不断为国外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质杂交水稻、油料、瓜果蔬菜、牧草花卉等作物的种子,产品远销到亚洲的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印度、伊朗,欧洲的荷兰、西班牙、英国、立陶宛,澳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南美的巴西、乌拉圭等国 。
截至去年,“庆发禾盛”种子出口涉及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花草种子,并在海外注册水稻、油菜、蔬菜等品种数十个,累计种子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以上其业绩,在湖北,乃至中国种子出口类企业中名列前茅。
“庆发禾盛”在巴基斯坦,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的名称,更像是一个“穿梭于中巴之间的民间友好使者”据朱晓波介绍,他们于2004年初便开始在巴基斯坦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和油菜种子,因为深耕细作,用心用情,“庆发禾盛”成为首家在巴基斯坦注册杂交水稻品种的中国公司。
曾获盖茨基金绿色超级稻企业特殊贡献奖
“相对而言,杂交油菜的推广就显得异常的艰难”据介绍,巴基斯坦现有人口约2.25亿,是世界第六大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大国,年人均消费量约18公斤,年均总需求量约500万吨有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巴基斯坦进口约36亿美元的食用油,约占年总需求的89%,其中94%的食用油是棕榈油。
“常言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可真正实施起来,特别艰难”朱晓波说,前5年,他们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几百个油菜品种,投入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希望能有一个品种在巴基斯坦生根开花,但一直没有成功“突破的主要障碍是,国内的油菜品种普遍株型过高、产量低。
最令人恼火的是,菜籽成熟的时候,正逢巴基斯坦高温天气,裂荚掉籽,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收成”朱晓波说19年的奋斗,终于在2019年结出果实历时10年的投入和研发,“庆发禾盛”通过与巴基斯坦Certu sseed开展油菜作物合作,油菜品种——HC—021C终于在2019年通过品种注册,成为首个在巴基斯坦注册成功的外国油菜品种。
由于生育期短、含油率高、抗性强、株型适宜、单位产量对比其他品种增产约5%左右,HC—021C深受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信德省农民的睛睐目前,HC—021C被列入旁遮普省油料作物补贴补贴名单,每位农户可以获得最多10英亩、每英亩5000卢布的用种补贴。
HC—021C的成功,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巴基斯坦新闻宣传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和中巴合作机构—CPEC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去年12月19日,在巴基斯坦农业研究委员会伊斯兰堡总部,“庆发禾盛”和Certu sseed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签署了关于油菜品种(HC—021C)推广及食用油在巴生产的合作备忘录。
据了解,该项目已得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认可和支持“庆发禾盛”还应邀赴大使馆进行工作汇报大使馆官员表示,将推动此项目进入“中巴经济走廊”农业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彰显中国技术,造福巴国人民”眼下,“庆发禾盛”巴基斯坦办事处正在紧张筹办将于3月中旬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举办的田间宣传活动。
“计划组织50场,涉及农户及从业者超过5000户(人),服务面积约30万亩”
一株油菜,因为加持了“民间友好使者”的身份,便意义不凡这大概就是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在推特上推介HC—021C的原因“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围绕HC—021C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总体设计和联手打造,进一步深化中巴两国企业间的合作。
”“今年,‘庆发禾盛’拟采用订单生产合作模式,在巴基斯坦完成60万亩优质油菜品种种植,收获优质油菜籽13万吨,约合食用油4.9万吨,价值约8000万美元,增收食用油1.3万吨”朱晓波展望,至下一个10年,他们将通过持续品种升级及产业化推广,实现优质油菜品种种植收购加工产业化、品牌化。
种植面积达600万亩,生产优质食用油100万吨,约占巴基斯坦总需求量的1/3(项俊平)